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,
解决”悬空老人”出行难题,
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民生实事。
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,也遇到了不少难题,比如业主意见统一难和出资比例分摊难。
在绵阳,一些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逐一化解电梯加装过程中的种种难题,把难事变成了实事、好事、暖心事。他们是如何做到的?今天,小编带大家到游仙区部分社区一探究竟,听听他们有哪些经验。
“党建引领+” 选好牵头人
在游仙区富乐街道沈家坝东街社区的锦州花园小区,说起加装电梯,几位居民打开了话匣子∶“卡一刷就能坐,几秒钟就上楼,方便了。””以前我叫老伴儿下楼都不肯,现在每天抢着要下楼。”
锦州花园小区是建了快20年的老小区,共8个楼栋13个单元,现在已有5部电梯投用。
其实在以前,加装电梯的矛盾也困扰着小区居民。由于小区加装电梯环节多、周期长,实施起来并不容易。几年前曾有居民想出资为自家所在的楼栋加装一部电梯,前后跑了3年多,还是没结果。
锦州花园小区所在的富乐街道毗邻富乐山风景区,受规划限制,大部分为多层建筑,有电梯增设需求的小区多,居民愿望迫切。近年来,当地逐渐探索出“党建引领+”工作模式。
电梯增设前,当地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和小区支部引领作用,建立由社区党委书记负责的“李杜龙门阵”“寇妈说事”等微协商议事平台和小区自治管理小组,对于有意愿加装电梯的小区,按照党员优先,热心优先,公正优先原则,精心挑选出单元领头人。
尽心尽责 主动化解矛盾
李杜祠社区机关小区有22个单元符合电梯增设条件,退休老党员王贵进在居民们期盼中被推选为领头人。
但领头人并不好当。小区一位低层住户放出狠话,谁敢同意就找谁的麻烦,大家都有所顾忌。听说这位居民的子女正在找工作,居民区党支部和王贵进多方联系,帮其儿子介绍了一份称心的工作。儿子上班第一天,这位居民找到王贵进,主动提出要当加梯宣传的志愿者。
两年里,王贵进不仅牵头率先完成本单元电梯加装,还积极协助其他单元。目前该小区已完成电梯增设21部,王贵进也被居民推选为小区业委会主任。
“三无两有” 破解出资使用难
低层住户反对、加装资金分摊等是电梯增设的关键难点。如何破题?游仙区住建部门和富乐街道通过梳理辖区成功案例,总结出一套“三无两有”工作法。
“三无”即一二楼建设无出资、使用无出资、维保无出资;
“两有”即单元所有居民均等享有电梯使用权、所有权。
锦州花园小区则提出“和谐处,0.5”的概念,即出资比例从3楼起按系数“3”计算,每增加1层增加系数0.5。既承认了楼层差距,又不会过于加重高楼层出资负担,确保电梯增设工作和谐推进。
截至目前,富乐街道辖区内完成电梯增设74部,正在增设21部,占全区总安装数84.8%。
电梯竖起来,
民心暖起来。
一部电梯带来的不仅是老人出行的便利,
还串联起更多民心实事。
结合加装电梯,
街道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实施
老旧小区改造楼道美化、
小区微更新、街头游园美丽街角打造等,
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,
带来了“1+1>2”的效果。
图文来源 | 绵阳日报社 市物管中心
责任编辑 | 荷 晓 总编辑 | 林小林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