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是绵阳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。
一是“十四·五”的开局之年,这如同一篇文章,开头好,就成功了一半。
一个五年,就足以决定一座城市后十年的发展,甚至未来的兴衰。
比如1985年到1990年,绵阳建市的开局五年,就走得非常好,决定了1991年到2000年的辉煌。
特别是1998年—2000年,绵阳冲到了西部前五的席位。
其实,从1999年,绵阳的速度已经在放缓了,但由于1985年起一路高歌猛进,到了1998年已经到了绵阳历史的最高峰值,即使是1999—2000年坐吃山空,也够追兵追一阵子。
果然,追到2001年,绵阳从西部前五变前六。
之后,一路下滑。
2005年被甩出全国百强。
2008年被甩出西部前十。
直到2016年才触底反弹。
2016年——2020年,绵阳虽然还没有达到90年代的快意江湖。
但确实是绵阳告别自2000年以来的颓势,重塑自信,重回豪迈的五年。
这五年,绵阳一路反超曲靖、兰州、咸阳、包头、呼和浩特,开始与柳州、鄂尔多斯、遵义、乌鲁木齐等后来在上者缩短了距离。
并在2019年重返全国GDP百强第93位,尽管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,2020年,绵阳在百强城市中的排位又上升到第91位。
如果“十四·五”期间,绵阳能像“十三·五”一样,压力大发勇为,锐意进取,在工业项目上持续招大引强,在交通建设迅猛推进,在城市建设上阔步向前,绵阳一定会打好“川B”保卫战、成渝首席副中心建设战、重返西部前五巅峰战。
这三大战役打好了,不仅能为530万绵阳人民交一份漂亮的时代答卷,甚至二十年后,也能让绵阳人民津津乐道、追忆缅怀!
理由在哪里?
过去五年,绵阳经济总量上了两个台阶,从1000亿级到2000亿级用了六年,从2000亿级到3000亿级只用了三年,按照这样的速度递进,绵阳在2022年底,就可以实现或接近4000亿级的水平。
底气何在?
从制造业看——
“十三·五”期间引进的京东方和惠科,在2021年将会为绵阳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。同时,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,长虹培养出了爱联科技、长虹佳华等小巨人,长虹华意做到了全球第一,长虹新能源,长虹智能智造的布局也全面完成。九洲在2020年已经走出了低谷,重回高盈利时代。
从工业的群聚效应上看——
2020年,银河化学重铬酸钾产品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,全国单项冠军企业(产品)总数与成都市并列全省第一;
长虹、九洲继续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,长虹排第6位,九洲排第42位;绵阳开元磁材、长虹华丰、安和精密、九洲线缆、经纬达等5户企业入围全国电子元件百强,上榜数量全省第一;
新增11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,数量居全省第一;
开元磁材、湖山电器、华拓光通信、惠泉生物科技、九洲空管、六合特种金属材料等6户企业入围第二批全国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;
长虹电子控股、新希望六和、九洲电器、长虹佳华信息产品、绵阳科发、铁骑力士、长虹佳华数字技术、中油九洲北斗科技、智易家网络等9户企业入围省经信厅发布的“2020年全省100户大企业大集团”名单,排名全省第二;
13户企业上榜2020年四川制造业100强榜单,数量居全省第二。分别是:长虹、九洲、铁骑力士、富临实业、利尔化学、波鸿实业、双汇食品、双马水泥、银河化学、东材科技、佳联印染、富临精工、兴事发门窗等。
新增5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,数量居全省第二;
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中小企业313户;
96户企业成为四川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行业“小巨人”企业,数量居全省第二;
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4户,总数达到1081户。
大企业顶天立地,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,正在绵阳形成。
同时,经过“十三·五”的励精图治,绵阳的家底也越来越丰厚。截至2020年年底,绵阳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135.60亿元、所有者权益1518.51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18.54%、15.23%。全年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1.28亿元、工业总产值934.26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12.26%、10.23%,对稳增长促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,当好了经济社会发展“主力军”。
如果“十四·五”期间,绵阳进一步强化“让工业挑起大梁,制造业扛起大旗”,绵阳的发展后劲就会更加充足,很容易走出一个世界500强,新增一个千亿级企业。
从招商引资上看——
2020年,绵阳累计新签约项目320个、签约金额1815.27亿元,其中,5亿元以上项目88个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0个的125.71%,工业项目186个、占项目总数的58.13%,新引6家500强企业、13家上市公司、12家行业龙头企业,呈现出大项目引领、中小项目集聚、大中小项目并举的良好格局。
如果说,签约只是个开端,履约才是真正的结束,那么,就要看到位资金。
2020年,外资和国内省外双双继续稳居全省第2位,这个第2位,贯穿了整个“十三·五”。达到了绵阳建市以来的最高峰,说句“居功至伟”毫不为过。
从市经合局获悉,2021年,将继续做好“川B”保卫战,力争实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、国内省外到位资金800亿元、到位外资2.1亿美元、FDI1亿美元、引进工业项目占比达到60%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,力争在百亿级工业项目招引上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以招商引资工作新的更大成效服务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。
从项目建设上看——
2021年,绵阳有331个重磅项目“入围”省市重点,总投资3479亿元,全年计划投资680亿元。其中包括盼望已久的三江医院、高新万达广场和中国(绵阳)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。
根据1月初的工作会议,科技之心产城融合项目也将开工。
说到这里,又不得不重提一下“十三·五”期间,绵阳的城市建设蓝图瞄准国家I型大城市建设,城市建成面积每年以8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。
日前,绵阳住建部门拍摄了一个近6分钟的城建暖心大片《与绵阳共成长》,这也是对绵阳辉煌“十三·五”的最好回顾,感动了不少绵阳人。
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止境,绵阳的城市建设也没有止境。“十三·五”绵阳的城市建设是拉框架,求量变,但愿“十四·五”期间,绵阳的城市建设是求质量,上台阶,在城市品味和大城封面上做文章。
从投资商对绵阳的信心来看——
2021年新年伊始,总投资50亿元的惠科显示模组项目成功落户涪城临港经济开发区;京东方向绵阳光电项目增股63亿,惠科向绵阳光电项目增股60亿;新希望六和股份也有望加大对绵阳的投资。
总之,绵阳经过“十三·五”的苦干实干,成绩可圈可点,为“十四·五”的发展奠定了先机。2021年1月开局,华丽丽的“凤头”再次展现。
早春2月,愿绵阳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,行高致远,全面打赢“川B”保卫战、成渝首席副中心攻坚战,重返西部巅峰格局战!
来源:原创 绵州虎眼 虎眼视界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